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利与科技

《汶川禹迹图》的价值和启示

[稿件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邱志荣 [发布时间]:2020-10-16

 1.jpg


  2020年9月28日,《汶川禹迹图》编制成功并在汶川发布。此图是四川省第一张以县域为单元,完备、系统编录大禹文化遗产的分布图,标志着汶川和绍兴大禹的出生和归葬之地的禹迹图已集大成,互补互证,并相连成整体,展示于世。

  “禹迹图”为什么先在大禹生死两地诞生

  “禹迹图”在大禹生死两地诞生不是巧合,而是历史的再次相遇与握手。

  首先,汶川和绍兴两地有关大禹的文献记述,以及禹文化遗存,主题鲜明、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世所公认。

  其次,活态文化传承不息。今之汶川县为汉代汶山郡的核心区域,为古西羌的腹心地。“大禹兴于西羌”,羌风汤汤、禹迹绵绵。大禹的伟大精神,千古传颂,万民敬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大禹的治水业绩,在岷江两岸广为流传;大禹的优秀品格,百世流芳,名扬四海;大禹的故事,传承不息,生动丰富;大禹的歌谣,声响高远,余音缭绕;禹步坚强有力,释比文脉清晰,既神秘又震撼人心。

  如绍兴禹王庙,相传最早为启所建。《越绝书》载:“故禹宗庙,在小城南门外,大城内,禹稷在庙西,今南里。”《水经注·渐江水》载:“山(会稽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因而葬之。”

  再次,源于文化自觉自信。禹文化深深根植于汶川、绍兴的土壤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编制好禹迹图,两地的民众有期待,专家学者有底气和自觉,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形成禹迹图的编制共识。

  禹迹图重点展示大禹文化传承发展脉络

  “禹迹”主要指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禹治水活动所经过的传说记载,自古以来依然存世的大禹祭祀地点及建筑物,有关禹的碑记、地名、歌舞等。

  禹迹图则是一种全新的大禹文化研究方法,所证明、显示的并不是以大禹是否有其人,或在何地的治水业绩为重点的研究成果,而是展示了大禹文化的传播脉络和历史传承不同区域和种类的特点。通过禹迹图可以思考和研究大禹文化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地区、流域产生?这些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是如何演变的?主流禹文化的源头与传播路径是什么?大禹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和意义?

  《汶川禹迹图》以大禹的诞生为核心文化内容。阿坝境内共査找到禹迹79处,其中宫庙祠遗址类18处、山名(洞、池)类18处、地名类11处、碑(石)刻类15处、地名(村名)类15处,其他2处。分布于汶川、理县、茂县、松潘、小金的行政区域,以汶川居多。

  《绍兴禹迹图》以地平天成、大禹陵、祭禹为核心内容,由“前言”“图”“表”“照片”组成。主要内容是以大禹治水为主体的历史文献记载、重要传说故事、现存纪念建筑、地名等,共有禹迹127处。其中陵、庙、祠类 21处;地名类22处;山、湖自然实体类25处;碑刻、摩崖、雕塑类59处。

  两图比较可以看到,不同区域,作为传说中的大禹故事和遗存在文化内容上同中有异。如汶川之“禹穴”是大禹出生处的象征,而绍兴宛委山的“禹穴”是大禹治水得天书、取得治水经验的地方。古人的智慧妙不可言。

  多学科深入研究是破解密码提升完善的必由之路

  历经4000多年的历史传播,遍布华夏大地的禹文化要编入一张图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禹迹图编制和研究意义重大,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

  首先,对照禹迹图,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和比较会取得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之功效。水利史方面,海侵与史前大洪水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禹迹的生发与传播,往往体现了此地为自然灾害多发;东、西方治水理念的不同,可对大禹、诺亚行迹的比较。历史地理方面,沧海桑田的演变与禹迹传播的影响与先后出现。考古方面,禹迹与同一历史时期文化遗址的比较,如浙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的水利工程与大禹治水的关系研究。文史方面,对同一时期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或遗迹进行比较,如“舜”“防风氏”等,可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民族学方面,禹迹的广泛性,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国家的统一。宗教方面,大禹文化与释比文化、道教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外交流方面,大禹文化的东亚传播与不同国家的同异和意义。

  其次,研究编制应科学严谨。禹迹选入要以坚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正本清源,区分正史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口口相传的不同。基础选图必须规范,要有正式图号。一般要有水系、山脉、历史地名、主要行政区域等要素。除了文物部门的普查,编制者应结合禹迹文化研究开展更深入的调查;对地下文物的考古发现,应及时梳理时代文化脉络和价值。此外,图文并茂、版权保护、交流互鉴、制定禹迹图的入选编制规范等原则也应一并考虑。

  再次,研究成果应经世致用。《浙江禹迹图》在《绍兴禹迹图》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和提升,其研究及实地考证成果有“浙江禹迹”209处,“防风氏遗址”4处,“越地舜迹”37处,“浙江大禹前后时代新石器文化遗址”30处。同时,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共同推出数字版《浙江禹迹图》,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浙江禹迹”“防风遗址”等内容,具备图文并茂、视频可见,空间庞大、查阅便捷的特点。

  最后,大禹文化国际化是趋势。大禹文化客观上体现了系统、全面的发展过程,并依河流水系为主要脉络的走向,有着以流域传承为主流的特点。因此,禹迹图的编制要求去偏行政区域化,还原历史的真实与原创。

  大禹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但在日本,而且在朝鲜、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存有禹迹、大禹治水传说和禹文化。守正创新,不断发展与提升,《中国禹迹图》《东亚禹迹图》编制成功为时并不遥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0月15日

 

责任编辑:雷蕾